当下形形色色的配置文件已经泛滥成灾了,怪不得RoR要火爆起来。其实就配置文件来说,本质上是为了把耦合的位置从不可修改的编译代码中转移到一个可修改的文本文件中,这样就可以在替换部分功能的时候免除掉"编译"这个环节,为的就是这个效果吧(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正确)。 虽然可以不用修改代码了但还是要修改配置文件,我个人感觉这本人本质上其实还是一回事。话说回来,如果这个趋势发展到极致,我想可能大家可以只用配置文件来写程序了,宿主程序则退化为一个配置文件的解释器--事实上,这个也是可以实现的,Eclipse和SharpDevelop的宿主程序已经是这样的一种东西了。XML的配置文件加一个解释器不就是一个新的语言么?如果不用XML做配置文件,而是用类似脚本的方式来定义配置,那么这个配置文件其实就是一个解释型的语言了。然后,为了提高这种配置方式程序的效率...... 我们兜了一个很大的圈子之后又转回到编译语言上来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平衡度的问题。 从更高一点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螺旋式进化、演变、上升的过程。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未来二十年应该是解释语言和动态语言的天下。